改革開放后,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明顯的社會階層分化和流動,考試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通過考試,特別是高考改變命運,成為家長、孩子甚至整個社會的執著信念,盡管一考定終身的狀況已然改觀,但孩子的分數始終牽動著家長的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為了孩子拿到亮眼的分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擠壓著本應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空間。
真正疏解家長對分數的焦慮,就得克服唯分數的傾向,發揮好教育評價“指揮棒”的正向作用,引導家長重視分數本身的結構、分數背后蘊含的能力類型,促使廣大教師和學校引導學生做好人生規劃。
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完善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機制與模式。學校以知識傳授和思維啟迪等智力性因素培養為主,家庭教育應更多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比如品質塑造和人格完善,包括是非觀、義利觀等,引導孩子成為心懷仁義的社會人,成為身懷長技的職業人,而不是成為只會應試的單向度的人。
從國家層面看,合適的政策安排能給個體帶來對于未來的穩定預期。在這方面,“雙減”政策對唯分數傾向的堅決破除,給家長吃了一顆“定心丸”。在具體執行中,各級政府還需細化、優化教育政策供給,探尋符合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評價方式。
疏解家長們的分數焦慮,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用人單應降低對于出身的過度強調,讓任人唯賢、任人唯能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新華自成立以來,不僅通過“教、產、學、研”,與多家行業企業合作開展了“專業共建、基地聯合、企業合作、工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學子提供實訓、競賽、實習就業的企業接納環境,還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工作,實施多種就業保障,定期舉行大型校園人才雙選會,新華的創就業指導中心每年積極拓寬就業渠道,日益擴大新華就業網絡覆蓋面,幫助學子就業。
新華,始終保持以產業需求為先,推出六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更是把握時代風口、敢為人先,將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需求的契合度,實現培養的人才“用得上、用得好”,促進校企雙贏,以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
上一篇:選職校 為什么選擇新華電腦教育?
下一篇:學技術,女生選什么專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