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進入職場,在選擇份工作時,較先考慮的應該是工作崗位,其次才是公司。先確定好工作崗位,才好為下一步做打算。每年校招季,面試官在面 試應屆生的時候,經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么會選擇這份工作?很多應屆生的回答都是因為對從事這份工作非常感興趣,我們會繼續問:那么你知道這份工作的具體工作 內容和需要具備的能力嗎?
這時,許多人或者答不出來,或者答非所問,就是說不清楚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理解,更沒有系統地分析自己在知識、技能和經驗等方面為應聘這份工作都做 了哪些準備。較后的結果可想而知。
可見,很多應屆生其實對企業里的工作崗位是缺乏了解的,所以,大家在選擇工作崗位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閱讀這個職位的 JD(職位說明書),搞清楚這個崗 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和能力要求,再多搜集一些關于該崗位的職業信息,了解清楚該崗位的職業發展情況,看看到底有沒有前途,是否值得你長期發展。同時,再將自己所掌握的 專業知識、技能、優勢和興趣愛好跟該職位去做配比,匹配度越高,應聘成功的幾率就越大。
企業有哪些常見崗位?價值分布如何?
企業里常見的崗位一般有:技術、產品、運營、設計、銷售、商務、市場 、公關、人事、行政、財務、審計、采購、生產制造、質檢、倉儲物流、客服、售 后等,不同的崗位不僅工作內容不同,就連工作價值都是相差很大的。
各類崗位通常情況下有這幾個特點:
1.能直接為企業創造價值(賺錢)的崗位普遍定位比較高,離直接創造價值比較遠的崗位定位相對較低,例如在銷售導向性的公司,市場和銷售的地位就很 高;在產品導向型的公司(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研發和產品的地位就很高,而行政后勤類的職位定位就相對偏低;
2.離核心業務、主營業務比較近的崗位地位會比較高,非核心業務、邊緣業務的崗位地位相對較低;例如去百度做 AI 或者與搜索業務相關的崗位就遠比做 外賣等非主營業務要好;
3.專業性越強、門檻越高、要求越高,市場階段性越稀缺的崗位價值越高,相反對專業沒有要求,門檻低、替代性強的崗位價值則低。例如研發工程師的價 值就遠比生產制造和客服專員的價值要高。
就業一定要專業對口嗎?
據調研顯示,應屆生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 54.9%的高校畢業生表示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毫無關系,表示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略 有關聯的人群比例為 31.3%,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完全對口的人群比例只占 13.8%。
應屆生的份工作往往跟專業密切相關,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當然很好,例如你學的就是計算機軟件開發相關專業,那畢業去找一份軟件開發工程師的 工作再正常不過了。但也有很多崗位沒有對應的專業,在應聘這類崗位的時候,就需要你拿出專業之外的準備了。
畢業后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沒有從事與大學專業對口的工作,但依然做得很好,這類人身上共同的特點就是——具備強大的學習和適應能力,而這一點也正是 每個應屆生都應該掌握的。所以,不要太過于糾結是否一定要從事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關鍵是找到較適合自己同時又能有比較好的職業發展空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