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有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民俗專家說,“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破五習俗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說道“破五”不得不提這個習俗的由來:
話說漢族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漢族民間還傳說,財神即為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說完了來歷,讓我們接著說說這“破五”的習俗:
在南方不少地兒則在正月初五祭財神,上文書中也說了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市民們為求新年的財運,在當天“拜財神爺”。隨著歲月變遷,民間逐漸興起到寺廟燒香祈福的習俗。在上海,舊俗中正月初四子夜,就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還得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在北方天津人破五這,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河北霸州,除了吃餃子、放鞭炮的習俗之外,還有還有另一個講究——初五暫停走親訪友。也就是*好不出門。
破五”,吃餃子,放鞭炮,原是不少家一定要做的兩件事。民間有一種說法,“破五”前諸多的禁忌,過了今天就能破了,人們便往來祝賀新年,各家邀請賀客,飲食嬉戲,新媳婦也該回娘家拜賀長親了。按清代《燕京歲時記破五》所記:“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則王妃貴主以及各官室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春。新嫁女子亦于是日歸寧。”
“破五”的習俗流傳至今,對于處在科技大爆炸時代的我們來講已經不單單是個民族習俗了,它更象征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老祖宗們留給我們后輩人的精神遺產。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 QQ咨詢 聯系電話:010-516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