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已經廣泛融入到了各行各業。怎樣才能讓更多的有志青年擁抱互聯網的浪潮,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擺在了人們面前。政府機構、科研院所、互聯網企業都在做著大量的探索和嘗試。3月7日,央視欄目組走進北京新華電腦學校,用鏡頭探訪互聯網人才在新華的成長之路。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他為廣大青年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數以萬計的應用型人才。近年來,北京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快速成長,互聯網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發展,平臺經濟、分享經濟廣泛滲透,“互聯網+”相關領域、行業增勢較好。這直接帶動了行業人才需求的旺盛??梢哉f互聯網新興人才的巨大社會需求正在倒逼教育的改革。怎么才能讓互聯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更加高效,北京新華電腦學校在不斷的改革中,積累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真實項目化教學 培養“四新人才”
現在的互聯網行業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個現象,一邊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一邊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崗位,這中間較大錯位就是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不對位。怎樣將學生培養好,關鍵看市場所需,這正是北京新華電腦學校的人才培養之道。
央視報道組深入北京新華電腦學校教學一線,探訪新華互聯網科技體驗廳,感受電競對戰室、UI數字體驗、人機交互、大數據實訓室、互聯網平臺開發等專業在互聯網時代的新應用,將真實的產品體驗,投射到互聯網專業的建設和教育上,讓同學們全方位、多角度地參與到了互聯網產品及應用的研究和開發上,培養了具備新視野、新知識和新技能的互聯網技能型人才。
對于北京新華電腦學校在職業教育上的創新性嘗試,教務主任孫凡偉表示,北京新華電腦學校在教育的過程中是不斷創新和升級的,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互聯網產品及應用的體驗。以體驗結果為導向,培養專業及應用上需要的人才,這才是職業教育的目的。
完善創就業服務體系 學生的成就才是教育的根本
央視欄目組在北京新華電腦學校采訪期間還專門走進新華大數據實訓基地、互聯網運營與創業基地及電子競技等實訓基地,感受到了濃濃的實戰氛圍。在采訪中,欄目組記者對一對來訪父子極有興趣。在交談中得知,這對父子之所以不遠千里來到北京,就是奔著新華教學的專業性和對就業的保障體系。
在采訪CEAC國家信息化認證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曹紅潑時,曹主任提到: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政府也逐漸重視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問題?,F在的職業教育是通實教育,職業教育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革,變得更加的精準化,實用化。以前的社會用低成本的勞動力創造了我們這個人工智能化的社會,而現在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去適應現在社會崗位。一方面,新華采用校企合作,定向委培班、訂單式培養的模式,為企業單位培養出專業的人才,企業在已經認可的學生群中去采購學生進入到企業,從而降低了企業的培養成本。另一方面學校更好的保障了在校學生的就業問題,在校期間模擬崗位實習,為企業實訓打好基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北京新華電腦學校對互聯網科技教育的探索、改革與創新,為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從而也印證了北京新華修身、精技、互聯、通達的辦學宗旨。
在新時代的浪潮下,北京新華電腦學校將在不斷地探索與創新中前行,為社會培養更加高質量的互聯網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