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拜單車宣布獲得了5億美元的融資,共享單車的“燒錢大戰”硝煙四起,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從前些年的滴滴快滴大戰,到如今的單車拼錢,我們不禁在想,都只不過是互聯網+出行,為何能得到這么多大腕企業的投資呢?
滴滴倡導“快樂出行”,共享單車倡導“綠色出行,解放較后一公里”,從產品角度來看,他們形成了人們日常出行的互補工具。但用互聯網思維來分析,遠遠不是這么簡單,這得從他們發展得越來越快后出現的問題后來做一個探討。
滴滴在壯大起來后,由于用戶數量的激增,先前的“網約車”不再好約,龐大的數據令車輛的調配和區域用戶不成正比,不但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更是產生了負面口碑。為解決這一點,必須有云平臺來儲存這些信息,并通過算法來合理地進行分配,這些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就是大數據與云計算的作用,同理,在共享單車方面,隨著騎行的人越來越多,注冊用戶數量成千上萬時,沒有一個強大的云平臺支撐,是無法完成車輛的調配與人群的分析的。
從另一個角度,當擁有大量用戶行為數據后,形成我們常說的“用戶畫像”,每一個出行的人常去地點、時間等都能夠被精準計算出來,結合車輛、路線、路況等數據,“無人汽車”即有了產生的理論基礎,也就是AI(人工智能)的一部分。計算機在具備大量數據的處理能力后,還能夠進行“深度學習”,阿爾法狗戰勝人類圍棋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未來的社會,人工智能勢必會帶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當然,除了人工智能,基于大數據發展的互聯網革新還有另一個概念——物聯網。或許這個詞很早就出現,但只有互聯網發展的今天,才能讓這個概念真正發揮出作用。前幾年流行的O2O,倒是挺貼近,我們回過頭來想,共享單車這樣瘋狂的燒錢,真的指望人們通過大規模騎車形成盈利嗎?恐怕沒有這么簡單吧!
那么“單車經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聯通!沒錯,就是聯通,是人與互聯網,互聯網與人,從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聯通。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線上和線下產生完整的信息交換。舉個例子,前幾天京東與摩拜做的618活動宣傳,騎行者可能會騎到“寶箱車”,從而得到618活動券,刺激用戶消費。單車憑借龐大的用戶群體,通過app將信息傳遞的同時,廣告位是不是也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呢?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互聯網能夠覆蓋幾乎人類活動的一切,物體與物體之間通過互聯網相連,這不就是物聯網嗎!這些,才是共享單車深受資本喜愛的原因。
物聯網的發展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壯大,智能、識別等功能,也正是基于上述所說的云計算和深度學習。因此,大數據與云計算在互聯網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北京新華電腦學校在2016年秋季就已開設大數據與云計算工程師這個專業,也是經過廣泛的市場調研和邀請各路學術帶頭人一起研發而推出的專業,把握現在,贏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