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政策聚焦的新興產業。北小新通過詳細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有多個省市,根據各地實際發展情況出臺了人工智能產業政策和措施。
出于對產業的高度重視,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政策布局較早。2015年7月,國務院出臺《關于積極推動“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并將人工智能列為11項重點行動之一;2016年3月,發展人工智能產業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當年公布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智能硬件行業創新發展行動(2015—2018)》《“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多份產業指導文件,均對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做出詳細安排;2017年3月,人工智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10月,人工智能被寫入十九大報告,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當年7月和11月,國務院相繼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在進一步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做出規劃的同時,提出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和已有各類產業融合。
業內認為,我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政策體系已基本成型,并正在形成良好的央地聯動效應。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制定和出臺具體的產業政策,是我國推進產業發展的有力手段之一。通過出臺有針對性的具體政策,一方面,可以促使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應用,加速人工智能應用市場成型;另一方面,有助于產學研快速整合,形成完備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有利于人工智能產業做大做強。
下一篇:動漫游戲產業呈現的五大特點